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柘荣乍洋:山水蕴茶香 古韵慢时光

排行榜 2025年10月18日 08:56 4 admin

深秋时节,走进柘荣县乍洋乡,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水画卷铺陈展开。这个位于柘荣东部,闽浙两省交界的山乡,正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独特的“慢”时光。

柘荣乍洋:山水蕴茶香 古韵慢时光

凤岐古民居 林森 摄

推开凤岐古民居宅门,一股淡淡的木香交织岁月的气息缓缓飘来。木雕与石雕,或藏于门楣之上,或隐于窗棂之间,仿佛时光倒流。

凤岐古民居又称吴氏大宅,建造于1740年,占地面积14300多平方米,是闽东境内第二大古民居,2013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主体结构为木结构,由三个三进的合院并列而成,五级台基,形成“四横、三纵、两区域”的布局。拾级而上,一重一重的庭院让人目不暇接,手工雕琢的木雕、石雕、灰雕随处可见,生动典雅,无不让人惊叹。

柘荣乍洋:山水蕴茶香 古韵慢时光

凤岐古民居的精美雕窗 林森 摄

为让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民居焕发新生,近年来,乍洋乡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在古建老宅传承、保护、开发等方面持续发力,活化利用新路径。更换屋瓦构件,修补屋脊,扶正歪斜墙体,修补或更换残损破旧的木柱、檩条,整体加固木构架……经过修缮,古民居原有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和复原。

“这些年,县乡两级政府持续不断加大对古民居的保护投入,不仅修缮了房屋,完善消防设施,还通过全方位宣传打响了凤岐古民居的知名度,老宅子逐渐有了新气象。”生于此、长于此的管理员吴金星感触颇深。

守住古村“颜值”,释放了历史“价值”。随着修缮的完成,凤岐古民居重现了往昔风华,成为乍洋乡环石山洋旅游路线的一个重要的人文景点。

柘荣乍洋:山水蕴茶香 古韵慢时光

凤岐古民居 刘东煌 摄

山的这边,“沉睡的老宅”迎来“焕新”;山的另一侧,“烟雨溪口”也绽放着独特魅力。

村外,山峦层叠,茶山绿波“翻滚”出丰富的层次;村口,如新月的永安桥横跨潺潺碧波之上,桥影与波光交融成景;村内,古城墙、古民居在阳光下弥漫着古朴的韵味。漫步溪口村,处处都能感受到远离尘嚣的祥和与安逸。

柘荣乍洋:山水蕴茶香 古韵慢时光

溪口村 卓仕尉 摄

溪口村是中国传统古村落和宁德市历史文化名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永安桥、袁氏宗祠、古城墙、古民居、翠竹林以及千亩茶园等特色景点,构成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我们围绕‘烟雨溪口,诗画茶乡’的定位,做深‘古’‘茶’‘慢’等特色主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并丰富服务供给,初步形成了集摄影基地、茶旅研学、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格局。”溪口村党支部书记袁永生说。

柘荣乍洋:山水蕴茶香 古韵慢时光

烟雨溪口 刘岩生 摄

在如今的乍洋,越来越多如凤岐村、溪口村这样的曾经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特色村落,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五蒲村深耕“全国劳模”文化,打造独树一帜的劳模研学基地;宝鉴宅村挖掘和保护畲族文化,打造畲家研学游等文旅新业态;在石山村,田园风景与咖啡等新业态完美融合,成为新晋打卡地……一个个点缀山水间的村庄绘就了“美丽生金”文旅新图景。

打好全域旅游牌,走活乡村振兴棋。近年来,乍洋乡立足九龙井之奇、示范园之美、永安桥之最、古民居之韵、古牌匾之疑等旅游资源优势,整合五蒲村石山村、溪口村、宝鉴宅村等资源,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新构建多元业态体系,串联起风景观光、农事采摘、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和闪光点。

柘荣乍洋:山水蕴茶香 古韵慢时光

溪口民居 刘岩生 摄

待客不用酒,美景就醉人。今年1至7月,该乡接待游客16.5万人次,带动旅游相关产业收入1800多万元。

“今后,乍洋乡将继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持续擦亮‘避暑+亲水+农趣’特色品牌,让更多山水资源变成‘钱袋子’,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发展红利。”乍洋乡党委书记游旺说。(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记者 茹捷 黄璐)

来源:新宁德客户端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