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19 1
据光明网报道,近日,一位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在辽宁本溪某景区,有广播正提醒游客:禁止采摘枫叶、手持枫叶,捡的也不行。评论区不少网友发出疑问:禁止采摘可以理解,为什么不能捡枫叶呢?也有网友表示理解,“因为有人摘了会说是捡的”。10月9日,该景区工作人员表示,一直以来都有这个规定,是出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建议游客最好不要捡枫叶。
实际上,类似的场景这几年没少上演。这次的事件中,景区理由很充分。关于落叶的重要意义,科普中国也曾发文称,林地上的枯枝、落叶、树皮、花、果和桔草等的堆积层,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腐烂分解成腐殖质,供给林地土壤养分,并有保蓄水分的作用。
道理没错,但问题出在“一刀切”的逻辑上。游客捡叶子的动机很简单,可能是给孩子留个自然课教具,也可能是想夹进书里当纪念。这种质朴的互动,被冷冰冰的禁令划为“破坏行为”,显然会让游客感到扫兴。管理者心里想的是“不管严点,肯定有人薅树枝”,结果却是让多数守规矩的人为少数可能违规的人买单。
在这方面,其实有更圆融的解法,例如,日本京都岚山枫叶季时,运营方会划出“官方采集区”,让游客在指定区域限量捡拾;加拿大一些公园把落叶加工成书签,游客可自愿捐赠换取。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游客想捡落叶怎么办?景区不妨多想一步。例如,分区管理,可能比全面禁止更聪明。在核心保护区装监控严管,在体验区设个“落叶艺术角”,让孩子用落叶贴画,作品拍照后将落叶归位。再如,落叶价值可视化,能唤醒共情。邀请游客扫码看AR动画,一片枫叶60天后化成养分,能滋养半平方米苔藓,数据比说教打动人。还有,让违规者变成共建者。有人成袋捡叶?不如请他参与堆肥劳动,亲手把落叶变肥料,这比罚款印象深得多。
更深层看,相关争论背后是生态观念的差异。说到底,生态保护不是修围墙把自然封起来,而是让人学会如何恰当参与自然。因为,人和自然的关系从来不是“你进我退”,而是恒久的“相融共生”。就像小时候长辈教我们“采蘑菇留菌丝,摘果子不折枝”,这种代代相传的民间智慧,比硬邦邦的禁令更有生命力。
用一片落叶传递生态知识,用一次体验代替一句禁止,“管理员”转型成“自然导师”,“旁观者”进阶为“生态合伙人”,这才是成熟的管理艺术和自然教育。到那时,一片枫叶的归宿,才能真正写满人与自然的相互成全。这,或许是比红叶更美的风景。(来源:工人日报)
相关文章
18日傍晚,来自江苏的游客黄先生体验完厦门五缘湾游艇出海,一上岸就惊喜邂逅了一场富有厦门烟火气的“奇妙夜市集”。在这里,他惊喜地吃到了来自厦门老牌酒店...
2025-10-19 1
悉尼歌剧院的白帆在阳光下闪耀,海港大桥的钢架在夕阳中镀金,邦迪海滩的浪花卷着冲浪板起落。明信片上的悉尼,美得让人想当场撕掉回程机票。但当你定居当地,坐...
2025-10-19 1
车过外环,远远便望见长江与黄浦江交汇处浮起的一片青瓦白墙。导航提示“高桥古镇”到了,我摇下车窗,湿润的风裹着甜糯的香气涌进来——是高桥松饼的味道。 初...
2025-10-19 1
黄梅人文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县发展全域大文旅工作组紧扣红色资源禀赋,系统谋划、扎实推进大河镇吴祥村红十五军军史馆改造提升、下新镇宛大村红色研学基地...
2025-10-19 1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希林 设计 汤佳昀汤佳昀/制图“都是古老文明,良渚文化和玛雅文化有何区别?”“我想去玩VR大空间,要怎么去预约?”微笑接待每一位...
2025-10-19 2
汽势Auto-First丨王一10月5日,主题为“秘境之约|第二届(2025 中国西藏冈仁波齐世界旅行者大会暨环保公益行”的大型环保公益活动在西藏拉萨...
2025-10-19 2
香港著名导演在拍摄《黄金年代》时曾说过“松光胡同是当年哈尔滨平民生活的印记,任何美术师都无法复刻。” 松江胡同是哈尔滨很罕见的天井式胡同,承载着老道外...
2025-10-19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