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四川省石渠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排行榜 2025年10月19日 11:03 1 admin

石渠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北部巴颜喀拉山脉(黄河和雅砻江的分水岭)和南部沙鲁里山脉(雅砻江和金沙江分水岭)两大主体山脉由西北向东南横贯全境。西北部与青海玉树州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江达县隔江相望,东南面与色达县、德格县毗邻,东接甘孜县,南靠德格县与西藏江达县隔江相望,西连青海玉树市,北与青海省称多县、玛多县、达日县接壤。县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主要分为南北两个地貌类型区,其中,北部“丘陵高原一高平原区”为境内主要的牧业区;南部金沙江高山峡谷区是主要的农牧林业区。“石渠”为藏语“色须”音译,因境内建于清乾隆21年(1760年)格鲁派寺庙“色须贡巴”而得名,藏语称“扎溪卡哇”,意为住在雅砻江畔的部落后裔。石渠县拥有邓玛湿地景区、真达神鹿谷景区等景点。#四川#

四川省石渠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石渠,系藏语译音,意为所巴下色登部落的后代。由于系全民信教地区,以境内最大的喇嘛寺,系西藏色拉寺喇嘛呷举洛绒曲登所建的色须寺庙名称而得名,沿用至今。此地群众自称为“扎曲卡瓦”,即雅砻江源头,西汉以前,石渠为草原游牧部落;东汉时为“羌”;东汉末期便有氏族迁入,多与羌族融合。隋朝时曾慕义而内附为附国地。隋末,吐蕃势力继续向金沙江以东发展,附国为其所灭。唐时即属吐蕃统治。唐末,部落复起,北宋时已为格萨尔王的岭国辖地。元代推行土司制度,属朵甘宣慰司。明代属朵甘卫行都指挥使司。清初,当地受辖于蒙葛结长官司(现石渠东北),含已划给青海省的称多、香秋两村在内),以后,德格土司势力逐步扩张,遂受约于彼。1909年6月前,属德格土司宜慰司管辖。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实行改土归流,将德格土司辖地分为5个部分,其北面部分即为石渠。宣统元年(1909年)设登科府,德化州、白玉县、石渠县、同普县,由“边北道”(驻登科)统一管辖,并在石渠设治委会。废除土司制度以后,宣统三年(1911年),赵尔丰、付篙球上书清帝,请建立西康省,设置府、厅、州、县。石渠县成立。1913年6月回归川边特别行政区管辖;1928年属西康特区临时政务委员会;1935年属西康省建省委员会;1939年西康省政府正式成立,属西康省第二督察区。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西康并入四川省,属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

四川省石渠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明、清以前,本区历属灵葱土司、德格土司辖地,其区划往往以部落之强弱由朝廷或大土司分封,由于部落迁移流动,强盛衰弱变化不定,固无明确区划。

宣统元年(1909年),分为上、中、下扎渠卡,设千户、百户分管,隶属德格土司。

民国初年,石渠设5保,嗣后改为区乡,共辖29个村。

四川省石渠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民国七年(1918年)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西藏地方政府管理,恢复土司制度,全县分为29个部落。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西康政务委员会将石渠划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区,29个村,实行区、保、村制。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将东、南、西、北、中五区改为序数称呼为一、二、三、四、五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整编保甲,本县分设东、西、中三区,共8乡、18保,邓柯县分设4区,共55保、148甲。

四川省石渠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解放初期,沿袭民国时区划,本县设8乡、18保,邓柯县设4乡,55保。

1952年5月,建立中、东、西三个区人民政府。全县区划为3区、29村。区直辖村,未设乡。

1957年,改“区人民政府”为“区公所”。

1958年,改“区公所”为“区人民委员会”,中区辖9村,东区辖11村,西区辖8村。

1959年12月,全县共建15个乡。中区辖菊母、蒙宜、宜牛、虾扎、起坞五乡,西区辖俄多马、德荣马、嘎依、长沙贡马、格蒙五乡,东区辖瓦须、长须贡马、温波、长沙干马、阿日扎五乡。

1967年“文大”开始后,区乡政权机构瘫痪,各区、乡人民委员会被取消,相继成立“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至1969年,各区、乡革命委员会成立。

四川省石渠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至1975年,全县共建立18个人民公社。其中:原虾扎乡革委会改称向阳人民公社;将原宜牛乡所属的宜牛村、本日村和阿日扎乡的解放一、二村划出,建立宜牛人民公社。原宜牛乡的蒙沙村、新荣村划出建立新荣人民公社。将原俄多马乡一分为二,分建红旗人民公社和团结人民公社。将原长须贡马乡的干马村分出,建长须干马人民公社。其余乡一律改建为人民公社。中区革命委员会辖菊母、蒙宜、宜牛、向阳、新荣、起坞六个人民公社,西区革命委员会辖红旗、团结、德荣马、嘎依、长沙贡马、格孟六个人民公社,东区革命委员会辖瓦须、长须干马、长须贡马、温波、长沙干马、阿日扎六个人民公社。至此,全县区划为3区、18个人民公社。

1978年3月,撤销中区、东区、西区三个革命委员会,称区公所。

四川省石渠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78年12月,原邓柯县建制撤销后,将其洛须、真达、奔达、正科、麻嘎五个人民公社并人石渠县,组建洛须区,设洛须区公所。至此,全县区划为4区、23个公社、163个生产队。

1981年4月,全县撤销各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公社管理委员会。全县区划为4个区公所、23个公社管理委员会、163个生产队。

1984年,撤销公社管理委员会,恢复乡人民政府,其中:向阳公社改为虾扎乡,红旗公社改为俄多马乡,团结公社改称瓦土乡,新荣公社改称蒙沙乡,全县区划为4个区、23个乡、163个生产队。

四川省石渠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86年10月,撤销菊母乡人民政府,同时成立尼嘎镇人民政府。

1990年辖4区、22乡、1镇,162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187个村民小组。

1992年11月,撤销中、西、东、洛须四个区公所,其所属乡、镇由县直辖。分设扎格(原中区)、扎麦(原东区)、扎多(原西区)、洛须四个工作委员会,同时,撤销洛须、瓦土二乡,新建洛须镇人民政府,原瓦土所属划归俄多马乡人民政府。

四川省石渠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至1997年末,全县区划为2镇、20个乡、105个行政村、164个自然村、2个居民委员会。即:尼嘎镇、洛须镇、虾扎乡、宜牛乡、起坞乡、新荣乡、蒙宜乡、温波乡、瓦须乡、长须干马乡、长须贡马乡、阿日扎乡、长沙干马乡、真达乡、奔达乡、正科乡、麻嘎乡、德荣马乡、格孟乡、嘎依乡、长沙贡马乡、俄多马乡。

2010年12月,全县辖区面积25191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场),165个行政村,1247个牧(农)村民小组。

2012年8月31日,撤销俄多玛乡人民政府,同时成立色须镇人民政府。

2013年8月31日,撤销虾扎乡人民政府,同时成立虾扎镇人民政府。

四川省石渠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14年7月11日,撤销温波乡人民政府,同时成立温波镇人民政府。

2015年9月8日,撤销蒙宜乡人民政府,同时成立蒙宜镇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13日,撤销阿日扎乡人民政府,同时成立阿日扎镇人民政府。

2018年底,辖7镇15乡1国营牧场:2020年6月20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麻呷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划划归洛须镇管辖,辖7个镇14个乡1国营牧场。

四川省石渠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23年,石渠县辖洛须工委、扎多工委、扎格工委、扎麦工委4个工委;色须寺管会、蒙宜寺管会、温波寺管会3个寺庙管理委员会;尼呷镇、洛须镇、色须镇、蒙宜镇、虾扎镇、温波镇、阿日扎镇、格孟乡、呷依乡、长沙贡玛乡、德荣玛乡、宜牛乡、新荣乡、起坞乡、长须干玛乡、长须贡玛乡、长沙干马乡、瓦须乡、正科乡、真达乡、奔达乡、国营牧场22个乡(镇、场),其中,18个纯牧业乡(镇、场),4个半农半牧乡(镇)。165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

2024年3月,石渠县辖7个镇、14个乡:尼呷镇、色须镇、洛须镇、虾扎镇、温波镇、蒙宜镇、阿日扎镇、真达乡、奔达乡、正科乡、德荣马乡、长沙贡马乡、呷衣乡、格孟乡、新荣乡、宜牛乡、起坞乡、长须贡马乡、长沙干马乡、长须干马乡、瓦须乡,另有1个国营牧场。共有161个村、4个社区,县人民政府驻地尼呷镇德吉东街272号。

四川省石渠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大美四川欢迎您!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