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泗交“出圈” “凉资源”炒成“热经济”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04日 15:05 5 admin

泗交“出圈”启示——

“凉资源”如何炒成“热经济”?


□记者 李婉玉

泗交“出圈” “凉资源”炒成“热经济”

  在刚刚过去的夏天,运城的“热度”有两面:一面是城市持续的高温预警,另一面是夏县泗交在朋友圈里的“霸屏”式清凉。

  38.9万名游客、1216万元消费——这份“暑期成绩单”背后,远不止温度的差异,更是一场关于区域旅游如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生动实践。泗交的“出圈”,看似偶然,实则藏着值得细细品味的必然。

“凉”是底色

但绝非唯一的卖点

  诚然,海拔1200米、盛夏夜盖薄被、88%的森林覆盖率,是泗交最诱人的“天然家底”。但倘若只有这些,它或许会成为一个“小众秘境”,却难以支撑38.9万人次的庞大流量。放眼全国,北方避暑胜地众多,何以泗交能脱颖而出?

泗交“出圈” “凉资源”炒成“热经济”

  其高明之处在于,它没有停留在“我比你凉快”的初级竞争层面,而是以“清凉”为磁石,吸引人来;再以丰富的、沉浸式的场景体验,让人留下、消费并传播。架桑漂流的刺激、金楼山云海的壮美、林下露营的惬意、茶园采摘的趣味、星空歌会的共鸣……这些项目共同构成了一张“玩法地图”,精准覆盖了青年、亲子、康养等不同客群。

  它卖的,不是单一的“温度”,而是一个关于美好夏天的完整解决方案。

从“卖风景”到“卖体验”

一场精心策划的“共谋”

  过去的许多景区,游客是“旁观者”,走马观花,难以留下深刻印象。而泗交消夏节,则成功让游客成了“参与者”乃至“主角”。

泗交“出圈” “凉资源”炒成“热经济”

  这是一种精妙的模式转变:政府与商家搭台,提供可参与的脚本——飞花令的擂台、采茶炒茶的灶台、漂流戏水的狂欢。游客们则自发地投入其中,用自己的情感和社交网络,去丰富和传播这些故事。湿漉漉的漂流照、亲手炒制的一罐新茶、帐篷前的篝火九宫格……

  这些由用户生产的内容,成为泗交最真实、最具感染力的广告。旅游经济,抛弃简单的门票收入,裂变为“体验费+住宿费+餐饮费+文创消费”的复合型收入结构。这1216万元,正是“体验经济”价值的最佳印证。

服务的“温度”

决定了“热度”的持久度

  能吸引人来是本事,能让人想再来才是真功夫。

  泗交的另一个闪光点,在于其细致入微的服务。

  “全景漫游指南”的3条定制路线,看似简单,实则击中了家庭游最大的痛点——众口难调。它替游客做了最耗神行程规划,甚至连“哪里吃饭”“住哪家民宿”都安排妥当,这种“傻瓜式”贴心服务,极大提升了出游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泗交“出圈” “凉资源”炒成“热经济”

  而民宿经济的升级,更是点睛之笔。隐溪里民宿的厨房和菜园,提供的是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沉浸感;不定期举办的草坪音乐会、戏曲展演,则营造了基于兴趣的社群归属感。这让住宿不再是旅途中的一个床位,其本身就成为度假目的地的一部分。服务的“温度”,化解了山野的清冷,留下了人心的“暖”,这才是最高级的“留客之道”。

“清凉经济”之后

思考如何“四季常热”

  泗交的成功,为运城文旅,乃至整个山西的避暑型旅游资源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样本。

  它证明,只要找准定位、创新业态、打磨服务,“绿水青山”就是货真价实的“金山银山”。

泗交“出圈” “凉资源”炒成“热经济”

  然而,热潮之下,亦需冷思考。

  避暑旅游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如何让“清凉经济”的浪潮推动全域旅游的升级,实现“四季常热”,是下一个课题。或许,可以深入挖掘泗交春季、秋季的漫山色彩与人文底蕴,冬季的冰雪意境,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康养”的全季旅游品牌。

  泗交的夏天,让我们看到了“凉资源”引爆“热经济”的巨大潜力。

泗交“出圈” “凉资源”炒成“热经济”

  它的成功,始于天赋,但最终成于规划、精于创意、暖于服务。今年夏天,泗交送给我们的不仅是18℃的清凉,更是一个关于如何打造高质量旅游目的地的“暖”答案。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