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今日快评|一座桥牵起两座城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1日 02:57 3 admin

□河南日报评论员 于晴

今日快评|一座桥牵起两座城

福建泉州,在这座南方沿海名城,有一座名叫洛阳桥的宋代跨海大桥。为何在国庆中秋假期会想去看看这座桥,也是有许多机缘巧合。

假期计划好的泉州之旅,本没有洛阳桥这一站,只因推开宾馆房间门时,被床头背景墙上的大幅照片吸引,只见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与古老石桥在阳光下相互映衬,再一看照片右下角写着跨海古桥洛阳桥,不禁感到疑惑,为何泉州会有以洛阳命名的桥?古代还能建跨海桥?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洛阳桥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打车前往泉州城东北方向约10公里的入海口,洛阳桥就在这里。相传,古时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大量中原人南迁,因思念故土而给这座桥取名洛阳桥。在桥上漫步,历史的厚重感便扑面而来。桥现长约731米,几十座船形桥墩犹如历史的舟楫,承载着自北宋以来岁月的沧桑。这座由泉州太守、书法大家蔡襄主持修建的石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桥,也曾是北上内陆腹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曾经,倚江面海的泉州,由这座桥联络世界,传递宋元时代的灿烂与辉煌;今天,簪花女子步履轻盈,熙熙攘攘的游客,穿梭在桥南桥北,既是桥上的过客,也是桥头的风景。人、桥、景合一,荡漾起万般风情。

洛阳桥的价值,远不止于桥本身。石塔肃立,桥南西侧石将军威仪,月光菩萨塑像慈悲凝视,碑文石刻与摩崖题记静述往事,蔡襄祠、昭惠庙、义波祠等相伴左右,桥头矗立的蔡襄塑像,宛若一位守护者,日夜凝望着万家灯火……这些散布桥周的文化遗存,共同织就一幅厚重绚丽的历史长卷。

泉州人有一句俗语:“站如东西塔,卧如洛阳桥。”据说,明朝万历年间大地震之后,除了泉州开元寺东西塔安然无恙之外,就只有洛阳桥岿然不动,以此寓意做人应堂堂正正、不屈不挠。是什么样的方法,让洛阳桥坚固无比、历经多次灾害而延续千年?今天,走在桥上,仍能看到桥墩上密密麻麻的蛎房遗迹。正是当年工匠们将牡蛎养殖与船形桥墩相结合,分水尖结构的设计,减轻了潮汐冲击,贝类又附着在桥基和桥墩上生长,将松动、散置的石块胶粘在一起,起到了加固作用。一座桥,连通的不仅是两岸,更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映照出先民非凡的智慧与气魄。

这些年文博游火热,对游客而言,他们在深度体验中满足了对历史文化的探索欲,从观光者变成了文化的传播者;对城市而言,文旅热度不仅能激活食住游购娱等多元业态,更能塑造城市的形象气质,为城市贴上底蕴与活力的标签,城市的名气、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也随之水涨船高。

不仅是泉州、洛阳等城市,许多历史名城的爆火,从来不是偶然的流量红利,而是文旅精准融合的结果。

从泉州思及洛阳,古城文旅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建了多少仿古建筑,而在于能否让文化与游客产生共鸣。一座城市只有扎根自己的历史文脉,才能摆脱古城游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魔咒,让更多游客领略“诗和远方”的魅力。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