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七百年古柏立,琉璃瓦蒙尘,这座文庙惊艳又凄惶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29日 09:00 3 admin

自驾车碾过崞阳老城的黄土路,车轮卷起的尘絮里混着青砖碎屑,导航最后定格在一片低矮的民房旁。没有醒目的标识,更无像样的山门,只有一道半掩的后门,铁锁虚挂在门环上,轻轻一推便发出“哐当”的闷响,像叩开了一段被时光遗忘的门扉。这就是崞阳文庙,国八文保单位,没有门票,没有游客,只有风穿过残垣的呜咽,在空荡荡的院落里回荡。

七百年古柏立,琉璃瓦蒙尘,这座文庙惊艳又凄惶

跨进门的瞬间,视线先被远处的棂星门拽了过去。那是座五开间的木牌坊,六柱五楼的形制在阳光下舒展着身姿,前后的夹柱石与戗柱稳稳撑住檐角,像一位筋骨遒劲的老者。最惊艳的是檐下的斗拱,当心间的五昂十三踩密集如织,两侧次间、稍间的十一踩斗拱次第铺开,出昂如绽放的花束,一层叠着一层,带着韵律感向上伸展。阳光穿过斗拱的缝隙,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影,风吹过,那些木质的构件仿佛在轻轻颤动,似在诉说着元明以来的风雨。凑近了看,斗拱的卯榫衔接严丝合缝,木质虽已泛着深褐,却依旧能看出当初雕刻的细腻,没有繁复的纹饰,却凭着结构的精巧,撑起了一派非凡的气势。

七百年古柏立,琉璃瓦蒙尘,这座文庙惊艳又凄惶

七百年古柏立,琉璃瓦蒙尘,这座文庙惊艳又凄惶


棂星门后,稀疏的柏树簇拥着一方泮池。与别处常见的圆形泮池不同,这里的泮池是狭长的半圆形,像一弯被截断的月亮,石栏板环绕四周,栏板上的石雕纹路清晰可辨,与不远处普济桥的栏杆风格相近,线条古朴,带着元代的粗犷。中间的泮桥是三孔石桥,桥面的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缝隙里钻出几丛细草,随风摇曳。站在桥上望去,池水清浅,倒映着棂星门的剪影和头顶的流云,偶尔有麻雀掠过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打破了这份沉寂。很难想象,当年的学子们就是踏着这座石桥,走进文庙求学,那些年轻的脚步曾在石板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如今,只有荒草在缝隙里生长,无声地覆盖着过往。

七百年古柏立,琉璃瓦蒙尘,这座文庙惊艳又凄惶

七百年古柏立,琉璃瓦蒙尘,这座文庙惊艳又凄惶

穿过泮池,便是戟门。面阔五间的悬山顶建筑,上覆琉璃瓦,阳光照射下,瓦面泛着淡淡的光泽。下部的砖石台基沉稳厚重,正面的青砖坡道被踩出浅浅的凹痕,檐下的重翘五踩斗拱虽不如棂星门繁复,却也透着明代建筑的规整。推开虚掩的木门,门轴发出“吱呀”的声响,像是在抱怨这突兀的打扰。门内的庭院铺着青砖,许多砖块已经松动,踩上去发出“咯吱”的声音,仿佛随时会碎裂。庭院两侧空荡荡的,只有几处地基的痕迹,昭示着曾经配殿的存在,如今却只剩断壁残垣,被杂草覆盖。

七百年古柏立,琉璃瓦蒙尘,这座文庙惊艳又凄惶

七百年古柏立,琉璃瓦蒙尘,这座文庙惊艳又凄惶

最让人震撼的是深处的大成殿。这座明代遗构坐落在近一米高的砖石台基上,面阔七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上覆盖着四彩琉璃瓦,虽有些瓦件脱落,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华美。正脊高耸,屋坡陡峻,山面的高度几乎与墙身持平,透着一股雄浑的气势。檐柱上的斗拱更是惊艳,七踩三昂的形制整齐排列,正面柱头科的45度斜拱如利剑般向外伸展,带着张扬的冲击力。东、西、北三面的三下昂六铺作斗拱如阵列般排布,耍头刻成昂形,每间补一朵,北面明间更是补了两朵,整齐划一的韵律感扑面而来。而南面的柱头铺作则改为一簇簇大斜拱,如鲜花怒放,让整座大殿的正面充满了视觉张力,仿佛一位历经沧桑却依旧傲气不减的老者,即便衣衫褴褛,风骨仍在。

七百年古柏立,琉璃瓦蒙尘,这座文庙惊艳又凄惶

七百年古柏立,琉璃瓦蒙尘,这座文庙惊艳又凄惶

走近大殿,才看清它的破败。墙身上涂满的白灰成片斑驳脱落,露出内里的砖石,像老人脸上皲裂的皮肤。殿顶长着半人高的荒草,糟朽的檐椽低垂着,部分檐角已经下沉,透着一派褴褛凄惶。殿门是20扇镂花板壁门,四扇为一组,分别镂刻着梅花、艾叶、海棠、花灯的图案,工艺精巧,剔透玲珑,即便蒙着灰尘,依旧能看出花纹的细腻。轻轻推开一扇门,殿内的昏暗瞬间涌了出来,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和木质腐朽的气息。内部梁架为七架梁前后单步梁用四柱,采用减柱造减去了前金柱,显得空旷而高大。阳光从破损的窗棂照进来,在地面投下歪斜的光影,照亮了梁上的尘埃,也照亮了那些被岁月侵蚀的木质纹理。

七百年古柏立,琉璃瓦蒙尘,这座文庙惊艳又凄惶

殿前的长方形月台宽敞平整,台上的条石已经松动,边缘处布满青苔。月台前和两侧矗立着几棵古树,侧柏与楸树,树龄已有七百年,应是元代文庙始建时所栽。树干粗壮,枝繁叶茂,稀疏的枝叶遮不住阳光,却为这座破败的大殿撑起了一片绿荫。树皮粗糙,布满沟壑,像是刻满了时光的密码。站在古树下仰望,枝叶交错间,能看到大成殿高耸的屋脊和残缺的琉璃瓦,古树与古殿相互映衬,竟生出一种悲壮的美感。它们见证了文庙的鼎盛,也目睹了它的衰败,七百年来,始终沉默地守护在这里。

七百年古柏立,琉璃瓦蒙尘,这座文庙惊艳又凄惶

七百年古柏立,琉璃瓦蒙尘,这座文庙惊艳又凄惶

大成殿背后,有一座南北狭长的筒子形库房,体量比大成殿还要大,如今空荡荡的,只有风吹过的声音在里面回荡。库房周围是大片空旷的场地,地面长满了杂草,偶尔能看到几块散落的砖石,像是从倒塌的建筑上掉落下来的。站在这片空地上回望,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虽多有破败,却依旧能看出当初三进院落的规整格局。很难想象,这座晋北地区的第二大庙,曾经拥有东、中、西三路建筑群,历经元、明、清历代修缮,何等恢宏壮观。而如今,只剩下这几座建筑孤零零地矗立着,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

七百年古柏立,琉璃瓦蒙尘,这座文庙惊艳又凄惶

没有导游的讲解,没有游客的喧嚣,整座文庙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风穿过斗拱,掠过古树,卷起地上的落叶,像是在诉说着那些被遗忘的故事。这座免费的文庙,不像热门景点那样被精心修缮、人声鼎沸,它以最本真的破败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或许有人会觉得它荒凉、萧瑟,不值一逛,但正是这份破败,才更显真实。那些斑驳的墙壁、糟朽的檐椽、生长的荒草,都是时光留下的印记,记录着朝代的更迭、世事的变迁。

七百年古柏立,琉璃瓦蒙尘,这座文庙惊艳又凄惶

离开时,再次推开那扇虚掩的后门,铁锁依旧挂在门环上,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车驶离老城,黄土路渐渐被柏油路取代,回头望去,崞阳文庙的身影消失在民房之间。心中忽然生出一个疑问: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些破败的古迹?是像对待珍宝一样精心修缮,让它恢复往日的光彩,还是保留它的破败,让时光的痕迹得以延续?或许,两者并不矛盾。重要的是,不要让这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建筑,在被遗忘中悄然消失。它们的破败不是耻辱,而是岁月的勋章,每一道裂痕里,都藏着一段不可复制的历史,等待着被人发现、被人铭记。

七百年古柏立,琉璃瓦蒙尘,这座文庙惊艳又凄惶

崞阳文庙,这座藏在晋北老城深处的古建,用它的破败与坚韧,引发着每一个闯入者的思考。它或许没有代县文庙的完好,没有紫禁城的恢宏,却以最独特的姿态,诉说着晋北大地的文化传承。那些精美的斗拱、古老的古树、破败的殿宇,都是时光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载体。希望有一天,更多的人能走进这里,不是为了欣赏它的完美,而是为了读懂它的故事,守护它的传承。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