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校园APP“绑架”生活,别把学生当“流量商品”了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10日 02:02 5 admin

文/曾耀湘

“牛皮癣”似的校园APP广告,真该出手管管了。据报道,四川成都一学生发布视频称,使用的校园洗澡APP不仅莫名其妙弹出一堆广告,而且不仔细看都不知道关闭键在哪里。这类广告像闯关一样,进入页面就有广告,计费按钮处点击也有广告。

校园APP“绑架”生活,别把学生当“流量商品”了

这番吐槽,道出了不少大学生的痛点。近年来,随着智慧校园建设不断推进,从吃饭、饮水到洗澡、洗衣,校园公共服务几乎都被各类APP“绑定”。按理说,这些APP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便利。但在实际的服务过程中,却制造了诸多困扰,体验大打折扣。

一些校园智能APP明面上打着“服务学生”的幌子,实际却是把用户的注意力当作二次售卖的“商品”,处处给用户添麻烦。以宿舍公共洗衣机为例,原本应该用来方便学生,然而在使用时经常是频繁添堵,不停弹出广告,跳转页面,甚至自动下载一些冷门软件,让人不堪其扰。

校园APP“绑架”生活,别把学生当“流量商品”了

这类强制推送广告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对校园基础服务的体验,也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也强调,应依法维护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这些条款,为规范校园APP广告乱象提供了法律依据。

由此而言,整治这一乱象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而回过头来看,其实相关的文件措施,并非完全是一片空白。早在2019年,教育部就印发了《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其中就明确指出,与网信部门开展联合行动,治理校园APP乱象。研究制定规范校园APP管理的意见,规范第三方校园APP的引入和自主开发校园APP的建设,探索建立规范校园APP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移动互联网有序健康发展。

然而,为什么直到现在,此类乱象仍未得到切实解决?这其中,除了学生维权意识较为薄弱、广告商热衷“打擦边球”等因素外,更关键的在于监管责任未能有效落实。许多规定仅停留在“呼吁”层面,缺乏有力的惩治性措施,以至于陷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

校园APP“绑架”生活,别把学生当“流量商品”了

因此,针对校园APP广告乱象,学校作为责任主体不能再视而不见、作壁上观了。必须建立严格的校园APP准入和退出机制,将广告投放规范明确写入服务协议,并给学生设立便捷有效的投诉渠道。除此之外,相关市场监管部门也要积极介入,建立校园场景数字服务广告投放标准,明确弹窗频率、关闭标识、诱导下载等具体红线,对屡教不改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校园APP使用体验纳入智慧校园建设评价体系,从源头上杜绝“带病上岗”。

值得借鉴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有益探索。珠海市出台教育APP“十条措施”,包括“不得收集与其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与用户约定”等标准;北京市推行的教育APP白名单制度要求统一使用的APP必须备案审查,且“不得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链接”。这些实践表明,只要监管到位,乱象可以得到有效遏制。

校园不是商业猎场,学生也不是“流量商品”。是时候行动起来,让校园APP回归服务本质,还校园一个清净的学习生活环境了。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