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网友扒出一则西贝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视频《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要送我北京一套房》,引发网友热议。“西贝回应一碗汤换顾客北京一套房”等词条也迅速...
2025-09-29 1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工作群里消息炸了锅,手头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你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从早到晚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可一到月底盘点,部门业绩还是不温不火,团队士气也高不起来,甚至加班成了家常便饭。这时候,你是不是总会叹口气,安慰自己:“我已经尽力了,真是太忙了!”
停!先别急着用“忙”来感动自己。
想想看那些真正厉害的中层管理者,压根儿不是靠“苦干”出成绩,反而是越“会偷懒”的,业绩越是亮眼!
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一个在全球科技界呼风唤雨的大佬,用他40年的管理经验告诉我们:这里的“懒”,可不是我们理解的偷奸耍滑、推卸责任,而是一种高段位的管理智慧——叫“杠杆原理”。
简单来说,就是用最小的力气,撬动最大的成果。
很多时候,我们的忙碌,就像一出独角戏,演给自己看,却没人买账。
那些被浪费的会议,都是你扔掉的真金白银。上周三下午有场旷日持久的例会,十来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足足开了三个小时。要是按照每人每小时100美元的成本来算,一场会下来,直接烧掉了2000美元!结果可能就拍板了两三个不痛不痒的决定。
这不就像拿着真金白银当废纸烧吗?可悲的是,我们身边这样的“烧钱”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格鲁夫在他的书里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管理者的时间分配,藏着团队效率的密码。想想看,有些中层把大半时间耗在反复审批文件、协调鸡毛蒜皮的纠纷上,而另一些中层,则把同样的时间投入到培养核心骨干、优化关键流程中。一年下来,这两类人带出的团队,简直是天壤之别!
有个朋友叫罗宾,她刚接手公司年度财务计划的时候,面对铺天盖地的数字和表格,并没有急着埋头苦干。她先做了一件看似“多余”的事: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列了一张清单,把涉及到的200多个部门和人员的任务节点、需要提交的信息,清清楚楚地标明。
谁知就因为这两天的“慢”,让整个计划推进过程中,避免了80%的“坑”!那些因为需求不明导致反复修改、因为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几乎全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这两天时间,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浪费”,但在罗宾这里,却是撬动了未来几个月工作效率的“金杠杆”。一个简单的动作,影响了一大群人,一次看似耗时的规划,省去了几百次后续的麻烦。这就是“高杠杆活动”的魔力。
所以,如果你也想从“救火队员”变成“战略引擎”,那就得学会用“杠杆思维”去管理。
英特尔做过统计,中层管理者每天大概有30%的工作,纯粹是“无效动作”。就像咱们办签证,有些步骤是不是觉得“不做也不会怎么样”?但就是习惯性地走流程。
怎么识别这些“假动作”呢?问自己三个尖锐的问题:这个步骤如果我不做,会影响最终结果吗?有没有可能让别人代劳,或者授权给下属?有没有更简单、更高效的方法来完成它?
李娜是某制造业的中层,她就用这三问,硬生生把一份原本有18项内容的生产报表,精简到了只剩7项。她发现,很多数据只是“看起来有用”,但真正能影响决策的,也就那么几个核心指标。砍掉无效项后,团队填表时间少了60%,省下来的时间,大家反而能更深入地分析数据背后的问题,找出提升效率的关键点。
有一种忙碌,比不干活还可怕,它叫“负杠杆”。
比如有个经理,因为年度计划亏损,整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他的负面情绪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到整个部门,大家都被带得悲观消沉,原本可能想出的补救办法,也都被负面情绪“冻结”了。
还有些中层,喜欢对下属的事情“指手画脚”,明明员工能独立完成的事,他非要跳出来“指导”两句,结果呢?搞得员工不敢做决定,凡事都要等他拍板。久而久之,团队就像没了主心骨,所有效率都被卡在了他这里。
这种“负杠杆”行为,不仅消耗你的时间精力,更像个黑洞,吞噬着团队的活力和创造力。
传统的那些时间管理理论,有时候听起来很美好,但真正落地却总觉得别扭。格鲁夫给咱们提供了几个“反常识”的心法,更接地气:
一是先把“必须做”的钉死在日程上。就像工厂生产,核心工序是不能动的。咱们中层也一样,每天必须先把那20%最关键的事儿,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你的日程表里。
比如,有个零售店长,他每天雷打不动地做两件事:早上15分钟给核心骨干开个短会,晚上30分钟复盘当天的销售异常数据。这些看似占用了“灵活时间”的小事,却让他总能提前发现库存积压、员工状态不佳等问题,把风险扼杀在萌芽。
二是把同类事“打包处理”,像工厂流水线一样。你有没有发现,写一份报告前,你可能需要花10分钟才能进入状态。写完报告,如果你立马去回复邮件,又得重新切换思维,浪费时间。
聪明的中层会像工厂批量生产一样,把同类工作“打包处理”。比如,他会固定每周二、四上午,集中处理那些需要深度思考、策略性的工作;而下午,则专门用来处理邮件、审批、沟通等琐碎事务。
三是给你的日程表留条“应急车道”。高速公路如果完全按照现有车流量设计,高峰期肯定会堵死。咱们的日程表也一样。
四是给工作设定“负荷警戒线”。生产线超载会停产,咱们的工作也是。
五是储备点“未来项目”,别老是“裸奔”。就像超市得备点库存,咱们中层也得有点“项目存货”。这些事儿可能不紧急,但对团队的长期生产力提升有巨大帮助,比如优化客服话术、整理培训课件等等。
管理的本质,从来不是让你透支自己,而是用你的智慧,去撬动整个团队的能量。当你学会用这种“杠杆思维”做管理,你就会发现:越是“会偷懒”的中层,越能带出业绩翻倍的团队。
这不是什么投机取巧,而是实实在在、底层逻辑上的高效管理。
相关文章
近期,有网友扒出一则西贝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视频《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要送我北京一套房》,引发网友热议。“西贝回应一碗汤换顾客北京一套房”等词条也迅速...
2025-09-29 1
“隔夜不等于预制”?西贝厨师长一句话,把餐饮的信任问题暴露出来最近看了凤凰网对西贝北京门店厨师长的采访,听他把“工序前置”“赏味期三餐”“调味酱需二次...
2025-09-29 1
“7岁毛毛”刚把西贝送上热搜,“赠房大爷”又把它拖进泥潭。 故事听着像童话:15岁小姑娘端盘子,老板一感动送了她一套北京房。 可网友掰着指头一算—...
2025-09-29 1
波兰对我国开响的第二枪是什么?他们又是因为什么放行了中欧班列?25号凌晨,波兰政府重新开放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这也就意味着等待许久的中欧班列终于又能...
2025-09-29 5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工作群里消息炸了锅,手头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你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从早到晚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可一到月底盘点,部门业绩还是不温不火...
2025-09-29 6
9月25日凌晨4时许,陈先生与朋友入住上海浦东临港大学城附近的上海易佰连锁旅店,疑似被老鼠咬伤耳朵。陈先生说,他在睡梦中突然感觉右边耳朵传来持续疼痛,...
2025-09-29 5
65亿预制菜把酸菜鱼塞进冰箱,我却把锅砸了。 昨晚七点,北京出租屋。 拆开“鱼你在一起”家庭装,黑鱼片像扑克牌整齐码好,酸菜袋写着“发酵180天”...
2025-09-29 5
前言马杜罗还是失算了,美军不但敢“威慑”,而且还真敢“打”。战舰战机一起开火,二十多天就把南美洲地区搅了个天翻地覆。与此同时,18个拉美国家来到中国,...
2025-09-29 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