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胡润百富榜一发布,大家点开的第一反应估计都是“今年首富还是那个人吗?”“有没有新面孔冒出来?”其实除了看个排名热闹,这榜单里藏的“财富密码”才更值...
2025-10-31 5
随着AI浪潮席卷全球,市场对AI泡沫的讨论日益升温。瑞银最新警告称,AI泡沫条件趋于成熟,但关键见顶信号尚未出现,市场仍处早期阶段。
10月30日,据追风交易台,瑞银全球股票策略团队在最新研报中指出,当前市场已具备泡沫形成的7个前置条件中的6个,若美联储按预测降息,泡沫条件将全部满足。但与2000年科网泡沫相比,当前估值、盈利动能、投资规模等关键见顶信号尚未出现,市场仍处于"潜在泡沫的早期阶段"。
研报称,当前Mag 6科技巨头市盈率为35倍,远低于科网泡沫时期纳斯达克60倍的水平。科技股相对市场的估值溢价约40%,而2000年这一溢价曾高达160%。股权风险溢价维持在3.7%左右,显著高于2000年泡沫顶部时的1%水平。这些数据表明,尽管AI主题引发市场狂热,但估值极端化程度尚未达到历史泡沫峰值。
回顾2000年科网泡沫见顶前的市场特征,瑞银指出了三类关键信号:估值极端化、长期催化剂失效、短期触发因素出现。在泡沫顶部,市场出现了五大明显特征:股权风险溢价降至1%、盈利动能提前一年见顶、ISM新订单指数在十个月内暴跌17个点、半导体股价较200日均线的溢价达70%、以及超大规模并购交易频现。
报告强调,当前ICT(信息通信技术)投资占GDP比重远低于2000年水平,头部超大规模云服务商仍以现金而非债务融资资本开支,市场广度和盈利动能均未出现科网泡沫时期的恶化迹象。瑞银判断,"如果存在泡沫,可能体现在科技股和半导体的高利润率上",这些利润率可能随着业务资本密集度提升和竞争加剧而承压。
瑞银指出,科网泡沫破裂后的市场走势同样值得借鉴。纳斯达克指数从2000年3月的峰值下跌37.3%至当年5月,随后出现反弹形成"双顶",但最终在经济衰退压力下持续下行。微软、亚马逊、苹果等科技巨头股价跌幅高达65%至94%,花费5至17年才重回前期高点。
瑞银认为,与2000年科网泡沫或1980年代末日本股市泡沫相比,本轮AI驱动的市场上涨具有更坚实的基本面支撑。生成式AI的应用普及速度远超当年的互联网技术。OpenAI在三年内积累了8亿用户,而谷歌达到同等规模用了近13年。
瑞银指出,若市场认为生成式AI能像科网时代那样使生产率提高2%,股市便可轻松获得20%至25%的上涨空间。市场当前定价隐含约20%的泡沫概率。
从企业层面看,AI已在多个领域展现实际效益。LG Display通过AI驱动的生产系统将质量改进周期从三周缩短至两天,每年节省1.44亿美元。Sky宣布削减7%劳动力并用AI服务替代,Tesco表示AI使配送里程每周减少10万英里。在医疗领域,AI工具将癌症预测准确率提升至78.4%,检测时间从数周缩短至数分钟。
本轮行情的另一独特支撑来自政府与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性差异。2000年美国政府实现财政盈余,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仅为当前水平的一半。如今政府资产负债表风险显著高于企业,这可能促使投资者从名义资产转向实物资产。
瑞银认为,美联储最终可能被迫通过印钞解决政府债务问题的概率至少为40%,这将进一步降低股权风险溢价。
1、估值极端化的五项标准
瑞银总结了判断泡沫顶部估值的五种方法。
历史数据显示,在泡沫高峰期,至少30%市值的股票市盈率会升至45倍至72倍,且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至少达到5.5%。当前Mag 6的12个月追踪市盈率为35倍,尚未达到极端水平。
股权风险溢价是另一关键指标。2000年和1929年泡沫顶部时,股权风险溢价降至约1%。当前该指标约为3.7%,显著高于历史泡沫水平。
估值方法论的转变同样值得警惕。在日本1989年泡沫中,投资者转而依据土地价值而非市盈率评估股票,当时房地产收益率低于1%而日本国债收益率接近6%。科网泡沫时期,市场开始使用"每用户价格"或"每眼球价格"等非传统指标,因为许多互联网公司尚无盈利。
总可寻址市场(TAM)的合理性是第四项检验标准。科网泡沫顶部时,支撑电信公司估值所需的家庭电信支出需达到家庭收入的约20%。瑞银计算,若2030年全球GDP的1.3%用于购买半导体,当前估值便属合理。考虑到半导体和软件是"新石油",目前占GDP约3%而石油历史平均占比也为3%(峰值10%),这一假设并非不可实现。
最后,泡沫破裂后投资者损失约80%的惨痛程度,是估值极端化的终极体现。当前市场很难出现Mag 6下跌80%的情况。
2、长期催化剂的六项检验
瑞银列举了六项判断泡沫是否临近顶部的长期因素。
2000年信息通信技术投资占GDP比重远高于当前水平。目前ICT投资占GDP比重接近正常水平,尚未出现明显过度投资。
科网泡沫时期,许多互联网公司依靠债务融资扩张,电信运营商净债务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之比达到3.5倍。当前全球前11大超大规模云服务商使用2025年收入数据计算,资本开支可增加40%而无需举债融资。科技行业整体拥有净现金,杠杆水平远优于科网泡沫时期。
1999年标普500指数上涨20%、纳斯达克飙升86%,但下跌股票数量几乎是上涨股票的两倍。当前市场广度虽有收窄,但尚未出现如此极端分化。
科网泡沫期间,美国国民账户利润下降,但标普500指数EPS因股票期权补偿未准确入账而失真。当前除前十大公司外,标普500其他成分股12个月前瞻EPS增长接近零,但国民账户利润与EPS的背离程度远不及1999年。
1998年11月至2000年2月期间,纳斯达克经历了5次超过10%的调整,标普500则有2次。
自2025年4月以来,两大指数回撤幅度都很小。
美联储在科网泡沫期间将利率从4.75%提高至5.75%,纳斯达克几乎翻倍;直到2000年2月加息至6%、接近名义GDP增速时市场才见顶。当前名义GDP增速预计为5.2%,美联储政策距离紧缩还很远。
日本案例中,1989年12月17日Yasushi Mieno出任日本央行行长并在12月26日加息,明确以房地产价格下跌20%为目标刺破泡沫。
3、短期触发因素的四项观察
瑞银指出,短期催化因素往往在泡沫最后阶段突然出现。
超大规模并购交易频繁出现是典型信号。
沃达丰收购Mannesmann交易于2000年2月完成,规模达1900亿美元;AOL收购时代华纳于2000年1月宣布,规模达1830亿美纳。按标普500指数涨幅折算,这两笔交易在今天相当于各约9000亿美元。
经济活动急剧放缓是第二项触发因素。
科网泡沫顶部时ISM新订单指数为56.2,到2000年底已暴跌至40以下,十个月内下降17个点。经济的急剧恶化最终导致2001年2月美国陷入衰退。
价格动量达到极端水平是第三项警示。
科网泡沫时期,半导体股价较其200日移动均线的溢价相对市场达到70%,而当前这一溢价约为35%。
最后,当人们停止质疑是否存在泡沫、转而合理化高估值时,往往意味着顶部临近。投资者开始只关注相对估值和相对盈利修正,而非绝对估值水平。
瑞银认为,若当前市场存在泡沫,最可能体现在科技行业、尤其是半导体行业的利润率水平。
美国科技行业12个月前瞻净利润率已攀升至历史高位,半导体行业净利润率同样处于峰值附近。随着业务资本密集度上升和竞争加剧,利润率通常会承压。OpenAI与合作伙伴联合生产专用集成电路(ASIC),以及进军浏览器或在线广告等领域,都可能对现有企业利润率构成挑战。
尽管如此,瑞银强调当前市场仍处于"潜在泡沫的早期阶段"。科技股相对市场的市盈率接近常态水平,盈利修正表现更优,盈利增长更强劲,资本开支处于早期阶段,且缺乏历史泡沫顶部时的诸多过度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宣布的超过23GW数据中心建设计划,总成本超过1万亿美元,是2025年所有超大规模云服务商资本开支的两倍多。
这些交易的融资性质不透明,可能类似科网泡沫时期的"供应商融资"模式。尽管如此,OpenAI当前收入规模极小,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曾表示"盈利不在其前十大关注事项之列"。
历史经验对理解泡沫破裂后的市场走势至关重要。瑞银总结了科网泡沫破裂后的五个关键教训:
在泡沫破裂初期,非泡沫板块往往表现出色。2000年3月至5月纳斯达克下跌37.3%期间,非科网股上涨10.9%,标普500整体下跌10%。这为投资者提供了重新配置的机会。
"回声效应"值得警惕。2000年标普500在9月1日几乎回到3月24日的前期高点,仅差0.4%,但纳斯达克仍较峰值低16%。这种"双顶"形态容易误导投资者。
真正的熊市往往伴随经济衰退。随着科网投资崩溃引发经济活动急剧放缓,ISM新订单指数从2000年1月的60降至2001年1月的38,美国于2001年2月正式进入衰退。非科网股从峰值下跌33%。
长期概念正确但价格严重错误的案例比比皆是。微软、亚马逊、苹果从峰值分别下跌65%至94%,花费5年至17年才回到前期高点。许多"漂亮50"成分股也经历了类似命运。这提醒投资者,即便押注于正确的技术趋势,过高的估值仍可能导致长期资本损失。
最后,价值链的最终赢家可能超出预期。科网泡沫的真正赢家不是电信运营商,而是能够捕获价值链的用户(如苹果)、利用社交媒体的企业(如Meta、谷歌),以及提供无法被颠覆的关键软件的公司(如微软)。这表明投资者需要深入思考技术变革中的价值分配格局。
此外,该行认为,信用利差也是重要观察指标。科网泡沫时期,信用利差在股市见顶前约十个月触底,因为债务市场被大量用于科网投资融资。当前科技股与信用利差的关联度更高,但这一领先关系可能在本轮周期有所不同。
瑞银分析表明,尽管AI主题引发泡沫疑虑,当前多项关键指标尚未达到历史泡沫顶部的极端水平。投资者需密切关注估值、盈利动能、投资规模、市场广度等多维度信号,以判断泡沫何时从"早期阶段"走向"见顶风险"。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每次胡润百富榜一发布,大家点开的第一反应估计都是“今年首富还是那个人吗?”“有没有新面孔冒出来?”其实除了看个排名热闹,这榜单里藏的“财富密码”才更值...
2025-10-31 5
来源:九派新闻 10月30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对清华大学2026年社会科学学院接收推荐免试直硕生拟录取名单进行公示。孙颖莎以综合考核成绩92.04...
2025-10-31 5
李总的指尖在红木桌面上轻轻敲击,声音不大,却像锤子一样砸在我心上。“小陈,你跟我几年了?”我心里咯噔一下,老板这开场白,不是要裁员就是要画大饼。“快五...
2025-10-30 2
刘强东和章泽天久违的合体了,双方在现场互动的画面曝光,无论是两人并排坐的冷漠瞬间,还是刘强东表现出的体贴姿态,似乎都暴露了这段婚姻的现状,引发了大众的...
2025-10-30 2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
2025-10-30 2
【军武次位面】作者:金色轰炸机近日,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研发的无人版UH-60黑鹰直升机正式对外亮相。这款无人机代号为S-70,绰号“U-HAWK”,造型...
2025-10-30 6
清晨6点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65岁的张阿姨正以近乎步行的速度"超慢跑",身后却跟着20多名学员。"配速8分半,心率控制在110!"教练的喊声打破晨...
2025-10-30 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