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教师有编没编,差距真不是一星半点?看完政策和现实,你就懂了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02日 05:06 3 admin

最近有个当老师的朋友跟我吐槽,说自己带的班成绩不比有编制的同事差,但每月工资差了快两千,公积金更是只有人家的三分之一。这让不少人好奇,教师有没有编制,差距真就这么大?今天咱们就唠唠这事儿,把里子面子都掰扯清楚。


教师有编没编,差距真不是一星半点?看完政策和现实,你就懂了

先从大家最关心的工资待遇说起。有编制的教师,工资是财政拨款,旱涝保收。就拿北京来说,一个中级职称的在编教师,每月基本工资、绩效、各类补贴加起来,到手能有八九千,公积金单边缴纳能到一两千。可没编制的“合同制教师”,工资大多是学校自筹,能拿到在编教师的七成就算不错了,公积金按最低基数缴的也不在少数。更扎心的是,有些地方的非编教师,连绩效奖金都得看学校当年的效益,遇到招生不好的年份,奖金打折是常事。

再说说福利保障。在编教师的社保、公积金都是顶格缴,看病报销比例高,退休后养老金也厚实。逢年过节,工会发的米面油、电影票,一个都不少。可非编教师呢?社保按最低标准缴是常态,有些学校甚至连补充医疗保险都不给上。就说寒暑假,在编教师带薪休假天经地义,非编教师能不能拿到全额工资,全看学校的“良心”。我认识一个在私立学校的非编老师,去年暑假只拿到了基本工资的60%,想去报个专业培训,都得自己掏腰包。

职业发展这块的差距更现实。在编教师评职称,只要够年限、有成果,按部就班总能轮到。职称上去了,工资、地位跟着涨。学校里的培训机会、外出交流名额,也优先给在编老师。非编教师呢?职称评定往往受限于“身份”,就算教学能力再强,也得排队等机会。更别说那些优质的教研资源,大多是在编教师的“专属福利”。有个在重点小学的非编老师跟我抱怨,自己带的班成绩年年第一,可学校评“骨干教师”,领导私下说“优先考虑在编的”,你说这上哪儿说理去?

最关键的工作稳定性就不用多说了。在编教师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干到退休没问题。非编教师呢?合同一年一签是常态,学校招生计划一变,或者来了个有编的新老师,自己就得卷铺盖走人。去年双减政策落地,不少教培机构转型的非编教师,因为学校调整编制,又得重新找工作,那种焦虑,没经历过的人真不懂。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不是在搞教师编制改革吗?确实,这些年国家一直在优化教师编制管理。比如有些地方推行“员额制”,虽然没编制,但待遇、福利向在编教师看齐;还有些城市明确要求,非编教师的工资不得低于在编教师的80%。就像深圳,这些年大力提高合同制教师的待遇,不少人拿到的工资比内地的在编教师还高。

而且,新修订的《教师法(草案)》也在强调,要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逐步缩小编制内外的待遇差距。国家还在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打破编制的限制,让教师能在区域内流动,凭本事吃饭。这些政策都是在往好的方向走。

但咱们也得客观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现阶段,编制依然是教师职业的“稳定器”。不过话又说回来,当老师的核心价值是教书育人,不管有没有编制,把课上好、把孩子教好,才是立身之本。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重视非编教师的能力,不少优秀的合同制教师,凭着教学实力也能拿到丰厚的奖励,甚至被破格提拔。

说到底,教师有没有编制,差距确实存在,但这差距正在被政策一点点缩小。如果你是个想当老师的年轻人,没必要因为编制问题望而却步,先把教学能力练扎实了,机会来了才能抓得住。如果你已经是老师,不管有没有编制,都别忘初心,好好教书,政策不会亏待用心育人的人。

你身边有在编或非编的老师吗?你觉得编制的差距还会存在多久?咱们可以在评论区聊聊,也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编制,多关注教师这个职业本身的价值。毕竟,不管有没有编制,那些在讲台上认真授课的老师,都值得我们尊重。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