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的两份公告在国际社会炸开了锅,这份关于稀土出口管制的新规,把全球目光都聚焦到了这种不起眼却能左右高科技产业的...
2025-10-19 2
作者 | 燕大
一代物理学巨擘杨振宁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昨天甚至几个小时前许多媒体还在转发辟谣,没想到今天中午消息确认,这位物理学泰斗于18日离世。
杨振宁是地道的安徽人,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6岁时考入西南联大,1945年赴美留学,于1957年与李政道先生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位获得此项殊荣的华人科学家。
他的地位到底有多高?这么说吧,他与爱因斯坦、牛顿并列,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物理学界的巨擘,在今天之前是活着的教科书,学生能在高中课本上看到他,也能有幸在现实中见到真人。
之前很多人推崇霍金,实际上论贡献而言,光是爱因斯坦未竟的世界四大难题,杨振宁就解决了三个,霍金在他面前也只能算弟弟。
他解决的三个世界难题,其中最著名的有两项:一个就是获得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另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杨—米尔斯方程”。
所谓“宇称不守恒理论”,就好比照镜子里外完全一样,固有认知是自然界都是完美对称,但杨振宁和李政道发现,微观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照镜子时,运动轨迹与镜像中的可能并不同,直接打破了传统认知,揭示了宇宙在微观层面的不对称性。
这一理论有什么作用呢?量子电动力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现代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实中的,举个例子,在医学领域,利用粒子衰变的不对称性提高图像分辨率,让图像更清晰。
如果放在穿越爽剧上,这一理论也直接表明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是不可能的,别傻了。
就凭这个理论,杨李二人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获得诺奖的华人,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物理学世界最耀眼的成就。
也几乎在同期,杨振宁与米尔斯提出足以再拿诺贝尔奖的“杨—米尔斯方程”,这一理论甚至比上面那个更牛叉。
它将电磁力、弱力和强力统一在一个数学框架内,相当于给所有以后研究这个领域的学者打了基础。后面基于这一理论,推动了7位学者获得诺贝尔奖。
虽然杨振宁只拿了一个诺奖,但他可以达到诺奖级别的成就就有13项,高产的吓人,不但自己得奖,还带动一群人得奖。
另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1955年去世,但在1952年爱因斯坦注意到杨振宁和李政道的“统计力学”论文,特地邀请他面对面交流。
可见彼时杨振宁就已崭露头角。
到了1971年,杨振宁作为首批回国访问的美籍科学家,打破中美学术交流坚冰,他通过演讲和交流,增进中美双方对彼此科学发展的了解,为后续两边科技合作奠定基础。
此后他资助数百名中国学者深造,协助清华建高等研究中心,为中国重大科学工程赤诚谏言,这里最知名的要数——“中国科技路口的十年拉锯:杨振宁与王贻芳的对撞机之争”。
中科院院士王贻芳是粒子物理学领域的顶尖人物。2016年,一场关于“要不要花2000亿元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的争论,在中国科学界引发巨大风波。
王贻芳立场很明确:必须建!这将让中国成为全球顶级科研中心,吸引全球物理学家来华工作、研究、交流。这不仅是科学的飞跃,更是国家软实力的跃升。
杨振宁极力反对:高端人才还太匮乏,建成粒子对撞机也没有人才能操作,还需要花高价钱去聘请国外人才来管理,等于给外国人做了“嫁衣”,钱要花在刀刃上,培养更多青年科学家。
并指出,90年代美国也曾豪掷千金搞过,结果“烂尾”,应警惕“高投入高风险”。
包括芯片产业,杨振宁当时也提出要发展芯片产业,如果当时把芯片产业作为重点投向,今天也就不存在卡脖子一说了。
这就是顶级科学家的眼光。
我们绝大多数人对物理学界的认知并不多,对于杨振宁先生,人们之所以不陌生,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两件事情,第一就是他拿过华人历史上的第一个诺贝尔奖,第二件事就是2004年,时年82岁的杨迎娶了28岁的翁帆。
相比杨振宁先生在科学界的地位和成就,让大部分人记忆深刻的还是“老牛吃嫩草”之类的八卦。
说句良心话,不论流言如何,用20多年青春照顾一个自己崇拜的老人,早就已从真爱变为最坚实的亲情,现在杨先生逝世,旁观者不臆测就是最大的尊重。
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生活、研究和推动科学发展中,杨振宁先生身上的争论与荣誉并存。
但毋庸置疑的是,于学界他是天花板级别的物理学家,于国而言更是战略级别的科学家。
尤其是从70年代开始就以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
杨先生这辈子,完全能配得上伟大二字。
相关文章
据环球时报报道,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的两份公告在国际社会炸开了锅,这份关于稀土出口管制的新规,把全球目光都聚焦到了这种不起眼却能左右高科技产业的...
2025-10-19 2
本市定点医院按规定,除本人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以外,本市所有定点中医医院、定点专科医院、定点A类医院、所有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参保人员共同的定点医院,...
2025-10-19 2
北京的机器人企业还没动身,河北唐山就已经把崭新的厂房和巨额的优惠政策,直接送到了家门口。 这事儿听起来就像是小说里的情节,但它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2025-10-19 1
刚刚翻开全红婵的近况,感觉她一直活在极其高调的聚光灯下,但其实她还挺沉得住气。10月18日,全红婵这回算是直接面对了外界争议,有点像憋着一口气终于能好...
2025-10-19 3
近日,海南三亚一女子酒后倒车撞到一辆劳斯莱斯。女子情绪激动,自称国企员工,不配合交警开展呼气式酒精检测,扬言让市委市政府通报她的违法行为。视频截图经现...
2025-10-19 2
不管是谁,第一次听到王昭这个名字的时候,都很可能只会愣一下。没啥太多头衔,就是个老党员,一个在河北长大的普通农民子弟?可那么多人的选择,一点点跑远,王...
2025-10-18 4
作者 | 燕大一代物理学巨擘杨振宁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昨天甚至几个小时前许多媒体还在转发辟谣,没想到今天中午消息确认,这位物理学泰斗于18日离世...
2025-10-18 5
全红婵这个名字,让很多人既熟悉又错愕。她14岁那年在东京奥运会上几乎没有浪花地入水,一跃成名;如今18岁,她还在跳板上拼命,却也被流言裹挟、被审视到底...
2025-10-18 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