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一则突发消息打破了人们对航天员顺利归来的期盼:对接在天宫空间站的神舟二十号飞船,疑似遭遇太空微小碎片的撞击,返回任务临时推迟。谁都知道,哪...
2025-11-07 3
11月5日,一则突发消息打破了人们对航天员顺利归来的期盼:对接在天宫空间站的神舟二十号飞船,疑似遭遇太空微小碎片的撞击,返回任务临时推迟。谁都知道,哪怕是一粒只有米粒大小的太空碎片,也可能带来毁灭性后果。
人们不禁开始回忆俄罗斯和美国的经历:2022年,俄罗斯联盟号飞船被碎片击中,三名宇航员半年才回家;2024年,美国波音飞船因故障拖延9个月才将两名宇航员接回。如今轮到中国,全球都在看,中国要多久才能把航天员安全带回?中国是否真能刷新全球救援速度记录?
这两个问题,牵动了无数人的心。神舟二十号的任务本来再正常不过。今年5月初,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二十号进入天宫空间站,按计划执行为期约半年的轨道任务。
10月底,神舟二十一号刚刚顺利发射,完成人员轮换。而就在神舟二十号准备启程回家的前夕,突如其来的碎片撞击打乱了所有节奏。撞击发生在哪个部位?破坏有多大?飞船还能不能用?目前都没有确切答案。
但可以确定的是,太空碎片从来不是小事。在近地轨道运行的碎片,速度可达每秒7.9公里,逆向碰撞速度甚至超过每秒15公里。一克重的碎片,撞击能量等于30克TNT炸药;如果是微陨石,能量可以飙升至727克TNT,威力比一枚手榴弹还要猛。
2023年,中国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就曾遭遇撞击。航天员汤洪波与唐胜杰耗时7小时进行舱外维修。2024年3月,汤洪波和江新林再次出舱修复电力系统。这一次,问题从空间站转移到了飞船,风险自然更高。
为了查明损伤情况,空间站立即启用了“机械臂+高清摄像头”的侦察系统。主机械臂长10.2米,配合辅助机械臂可延展至15米,可对停靠在对接口的飞船进行全方位检查。
如果情况复杂,机械臂看不清,航天员也可以出舱亲自查看。这套流程早已在多次任务中演练成熟。不过,这次是飞船受损,不是舱外设备,哪怕只有一个关键部件受损,都可能影响航天员返回地球的安全。
那万一神舟二十号不能用了,该怎么办?“发一备一”机制已经启动,神舟二十二号备用飞船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待命。早在神舟十三号任务期间,这套机制就已建立。只要确认需要救援,备用飞船可在7到10天内完成发射准备,理论最快72小时。
相比之下,俄罗斯联盟号在2022年底被击中后,花了两个月才发射MS-23飞船,最终整整10个半月才将宇航员带回。那次救援时间之长,让全球航天界倒吸一口凉气。
美国的情况更是出人意料。2024年6月5日,美国波音“星际客机”首次载人飞行,本打算10天内返回,结果飞船故障不断,推进器失灵、报警频繁,NASA最终决定不让原飞船回地球。
波音没有备用飞船,只能求助马斯克。SpaceX的龙飞船虽然答应救援,但要等到9月29日才抵达空间站。又因为座位限制,必须等到2025年3月14日Crew-10抵达后,才将两名航天员送回地球。
前后拖了9个月,NASA还声称宇航员“健康状况良好”,但从公开画面来看,两人脸色极差,令人担忧。中国是否会重蹈覆辙?答案是否定的。
神舟二十一号早在10月31日晚上23时44分成功发射,并在3小时后完成与空间站的自动对接。三名新航天员张陆、武飞、张洪章已经就位,换班任务完成。这意味着神舟二十号上的三位航天员,任务已经结束,只等回家。
如果神舟二十号不能使用,神舟二十二号便可专门执行接人任务。整个救援流程,不涉及人员换班,不涉及舱外维修,不涉及国际协调,一切由中国自主调度。操作流程清晰明确,节省大量时间。
更关键的是,中国空间站早已为6人长期驻留做好了准备。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分别配备了3个卧室,食品和水源储备也足以支撑长时间在轨生存。即便短时间内无法返回,航天员的健康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这与国际空间站那边“睡在天花板上”、“打地铺”的局面,完全不同。从技术角度来看,神舟飞船的结构分为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如果撞击点在轨道舱,问题还不算严重,这部分通常用于生活和储物。但如果推进舱或返回舱受损,情况就会复杂得多。
飞船返回涉及数十个关键环节,几百个设备要协同工作。哪怕一个小故障,也可能导致热失控、导航失败、甚至失联。所以这次推迟任务并不是“拖延”,而是谨慎。每一步为确保航天员安全。
太空环境从来不是“风平浪静”,而是充满危机。2009年,俄罗斯退役卫星与美国现役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产生上千个碎片。这些碎片至今仍在轨道上运行,成为“幽灵杀手”。
如今,全球可追踪的10厘米以上太空碎片有3万个,估算10厘米以下的超过1亿个。美国SpaceX的星链卫星虽被称为“技术奇迹”,但也是碎片制造大户。操作性碎片、火箭残骸、失效部件,在太空中越来越多,威胁也越来越大。
中国空间站尽管已加装多层防护材料,采用Kevlar复合板和隔热层,但面对克级碎片依然脆弱。这正是为什么每次飞船受损,都会引起全网关注的原因。神舟二十号这次事件,也是一场对中国航天应急能力的实战检验。
从信息公开节奏看,中国航天部门并未恐慌,而是有条不紊推进各项检查。机械臂扫描、图像识别、数据比对、甚至舱外作业,都已进入准备状态。同时,神舟二十二号的应急准备也全面展开,随时待命。
如果最终确认神舟二十号不能执行返回任务,中国将有望在一周内完成全球最快的航天救援行动。这不仅刷新记录,更是对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极致负责。
三名在轨航天员目前状态良好,地面与空间站保持稳定通信。救援窗口尚未关闭,但时间不等人。中国正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在太空中,我们从不让航天员孤身应战。这场危机,可能会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次“惊险但胜利”的时刻。
目前一切都在按部就班推进,神舟二十号的评估正在进行中,神舟二十二号也准备就绪。全球都在看,中国这次能否刷新航天救援的世界纪录。从各方面来看,我们不仅准备好了,而且有信心、有能力,成为那个最快把人从太空接回地球的国家。
信息来源:
[1]望平安!神二十返回任务推迟,飞船疑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 北晚在线
[2]耽误神舟二十号回家的“空间碎片”,危害到底有多大? 光明网
相关文章
11月5日,一则突发消息打破了人们对航天员顺利归来的期盼:对接在天宫空间站的神舟二十号飞船,疑似遭遇太空微小碎片的撞击,返回任务临时推迟。谁都知道,哪...
2025-11-07 3
导读:“立冬早看天,不用问神仙”,今日立冬,有何说法?看古人咋说。#今日立冬##11月·每日幸运签#今日公历11月7日,星期五,农历的九月十八,立冬。...
2025-11-07 2
跑两步小腿外侧就刀割一样疼,还越跑越慢?4月北京奥森,一位30岁业余跑者因胫骨前肌剧痛弃赛,罪魁祸首就是“步幅太大+步频太低”。一句话:想继续跑,先把...
2025-11-07 2
一场技术与本土战略的双向奔赴文 | 《财经》特约撰稿人 王欣 赵成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在上海开幕。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
2025-11-07 6
来源 | 晨视频、潇湘晨报记者 | 曾永红2023年7月3日清晨,贵州省黔西市定新乡庆祝村,49岁的王珍(化名)和往常一样出门割草,之后便失去了踪迹。...
2025-11-07 7
今日,2025年全国运动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比赛展开竞争激烈争夺,在今晚的决赛中,陈芋汐/掌敏洁全程领先,以350.22的高分拿下冠军,全红婵/王伟...
2025-11-07 7
每天暴走一万步、深蹲一百个,三个月后膝盖报废的人比车祸还多。 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关节外科统计,六十岁以上患者里,超过六成把膝盖磨坏的原因写在运动打卡表上...
2025-11-07 8
凌晨两点还瞪着天花板的人,先别急着吞褪黑素。 最新研究把七种运动拉来比高低,结果最管用的不是跑十公里,也不是举铁到脱力,而是慢悠悠的瑜伽、太极、散步。...
2025-11-07 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