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旅游为啥总踩雷?景区宰客旅行社挖坑,该治治旅游的“短视病”了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9日 09:17 2 admin
旅游为啥总踩雷?景区宰客旅行社挖坑,该治治旅游的“短视病”了

前言

景区宰客、阴阳合同、人群扎堆,每逢节假日,类似的吐槽总能戳中旅行者的痛点。

尤其是近几年,只要是有点名气的景区,一到假期就挤满了人,放眼望去全是人头,体验感极差。

有心的会提前报个经验丰富的旅游团,结果发现隐形消费、强买强卖的情况也是屡屡出现,花了钱还要碰上各种糟心事。

更令人无奈的是,不少人转向境外游后发现,套路只是换了场景,甚至比国内还要可恶。

那究竟为何现在的旅游体验会变得这么差?花钱报旅游团怎么就变成了花钱找罪受?

旅游为啥总踩雷?景区宰客旅行社挖坑,该治治旅游的“短视病”了

好风光为何变“遭罪”

我国是世界上地貌种类最丰富的国家,并且南北跨度大,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区选择。

但在近几年,大家明显感到旅游过程的体验感越来越差,景区物价高的离谱,酒店也是趁机涨价,出一趟门几个月的工资都贡献出去了。

而现在大家感受到的这些问题,其实根源都藏在景区运营的五大“硬伤”里。

这些年感受最深的就是供需失衡导致的扎堆拥堵,全国1.65万个A级景区中,真正具吸引力的5A景区仅358个,占比不足2.2%。

而在去年国内出游人次达56.2亿,有限的优质资源根本承载不了井喷的需求,南昌滕王阁、西安兵马俑等景点节假日拥挤堪比春运。

旅游为啥总踩雷?景区宰客旅行社挖坑,该治治旅游的“短视病”了

更让人失望的是同质化严重,如今古镇千篇一律:青石板路配红灯笼,小吃街永远是长沙臭豆腐、竹筒奶茶。

连“我在XX很想你”的牌子都成标配,不少所谓“古镇”还是新修的商业地产。

圈地收费则更显霸道,云南元阳梯田的路边缺口有人收5元“观景费”却无发票,江西瑶里古镇曾设卡收110元门票,最终因村民抵制整改。

隐形消费同样防不胜防,长白山景区索道收入占比达72.58%,毛利率堪比印钱;部分景区故意将大门与集散中心隔开几公里,逼游客坐区间车,中途还需穿过购物点。

旅游为啥总踩雷?景区宰客旅行社挖坑,该治治旅游的“短视病”了

最直白的是宰客行为,广西玉龙河竹筏船夫索要小费,给与不给的服务态度天差地别,商家吃透“游客只来一次”的心理肆意加价。

景区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门票或索道,九寨沟日均4万游客仍能保持规范引导、干净厕所和高效接驳,证明优质服务才是长久之道。

那些沉迷“一锤子买卖”的景区,最终只会消耗自身口碑。

而有些人为了自己的旅游体验,甚至提前还报了个团,但没想到是从一个陷阱落入了另一个陷阱中。

旅游为啥总踩雷?景区宰客旅行社挖坑,该治治旅游的“短视病”了

花钱买罪受的套路深

若说景区是“明枪”,旅行社就是“暗箭”,虚假宣传、强制消费、层层外包三大套路让游客防不胜防。

不少旅行社用“精品小团”“无购物”噱头招徕游客,实际却是40人大团,还将购物店包装成“非遗博物馆”误导消费。

贵州盛世优途旅行社就因这种操作被吊销执照,罚没违法所得。

强制消费的变种仍在横行,云南众御荇景旅行社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收客,委派导游在大巴上言语威胁游客购物,最终被吊销许可证。

这类乱象源于“零负团费”模式:旅行社靠低价拉客,利润全靠购物回扣,导游无底薪,只能靠逼迫游客消费生存。

旅游为啥总踩雷?景区宰客旅行社挖坑,该治治旅游的“短视病”了

层层外包则让服务质量失控,大旅行社常将导游、地接等业务外包,游客报的4000元团可能与2000元团坐同一辆车。

湖南龙恒旅行社就将游客层层转交,实际行程与宣传严重不符,相关负责人均被处罚。

这种松散合作让“品牌保障”沦为空话,游客体验全凭运气。

旅行社乱象本质是劣币驱逐良币,低价陷阱看似诱人,实则藏着更高成本。

唯有监管提高违法成本,游客拒绝低价团,才能倒逼行业回归服务本质。

说起服务,很多人被境外的宣传广告吸引,想着国内不景气就去国外体验一番,但结果更加让人大跌眼镜。

旅游为啥总踩雷?景区宰客旅行社挖坑,该治治旅游的“短视病”了

别迷信“外国的月亮更圆”

境外游的套路并不比国内少,东南亚的强制消费与欧洲的治安问题尤为突出。

泰国“1980元5日游”等低价团暗藏陷阱,导游李海因游客消费不足,以“回不了中国”威胁,最终因非法执业被捕,经查其7年前就曾因强迫购物被处理。

这类低价团靠购物回扣获利,乳胶店、珠宝店的回扣比例最高达40%。

欧洲则是小偷猖獗,英国旅游保险公司榜单显示,意大利特雷维喷泉每百万游客有478起扒窃案,法国埃菲尔铁塔、西班牙兰布拉大道均上榜。

旅游为啥总踩雷?景区宰客旅行社挖坑,该治治旅游的“短视病”了

小偷多团伙作案,趁游客拍照或拥挤时下手,得手后难以追查。

此外欧洲厕所常收费几欧元,清洁度还不如国内景区,被游客吐槽“变相抢钱”。

国内外旅游乱象本质相通,都是商业利益凌驾于服务之上,监管未能及时跟进。

与其迷信境外游,不如理性选择目的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避开低价陷阱、选择正规机构,才能让旅行回归本真。

旅行的意义在于感受美好,而非在套路中消耗精力,这需要游客警惕,更需要行业与监管的共同发力。

旅游为啥总踩雷?景区宰客旅行社挖坑,该治治旅游的“短视病”了

结语

国内外旅游乱象虽表现不同,核心都是利益盖过服务初心。

但九寨沟的规范、理性游客的选择,已透出改变的可能。

旅行本是寻山河之美、释日常疲惫的旅程,而非在套路里消耗精力。

唯有行业抛却短视、监管守住底线、游客拒绝陷阱,才能让每一次出发,都不负对美好的期待。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