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为啥山东盛产“巨人级”物产?看气候、科技与文化联动

排行榜 2025年10月17日 11:34 10 admin

2020年济南章丘出了个新鲜事,绣惠街道王金村的葱农苗发勇,种出棵大葱。

这葱有多高?2.532米,直接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咱再对比下山东籍的NBA球员杨翰森,他身高才2.18米。

以前听人说“你还没山东葱高”,我以为是调侃,直到看见这数据才知道,这话居然是大实话。

为啥山东盛产“巨人级”物产?看气候、科技与文化联动

不光是大葱,山东的不少物产都透着“大块头”的劲儿。

比如山农酥梨,单个能有3斤重,普通梨跟它放一块,简直像小跟班。

还有莱西种的中华寿桃,大的能超2斤,看着就跟《西游记》里孙悟空吃的蟠桃似的。

寿光蔬菜博览会上更夸张,有那种500多斤的巨型南瓜,听说是生长最快的时候,一天能长5到10斤,肉眼都能瞅见它“胖”起来。

为啥山东盛产“巨人级”物产?看气候、科技与文化联动

为啥山东物产先“长”这么大?科技得占头功

我以前还琢磨过,是不是山东的土地里藏着啥特殊养料,不然物产咋都这么大?后来查了资料才发现,根本不是土的事,全是农科人员一点点试出来的。

就说那山农酥梨,是2008年山东农业大学用砀山酥梨和库尔勒香梨杂交培育的新品种。

中华寿桃更早,上个世纪末科研人员从烟台牟平区发现野生品种,一代代选育才成了现在这“巨型”模样。

为啥山东盛产“巨人级”物产?看气候、科技与文化联动

还有樱桃,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培育的鲁樱5号,平均直径超33毫米。

咱都知道智利车厘子有名,尤其是4J级别的,个头算大的了。

可这鲁樱5号放过去,跟4J车厘子比也不差。

本来想,中国本土樱桃很难在个头超过车厘子,没想到山东农科人员还真做到了。

为啥山东盛产“巨人级”物产?看气候、科技与文化联动

种植环节也有门道,就说“中国蔬菜之乡”寿光,那儿的温室大棚全是智能化的。

温度、湿度、光照都能精确控制,普通番茄、黄瓜在里头长,个头能比常规品种大不少,形状还规整,颜色也鲜亮。

光有种出来的本事还不行,得能运出去才行。

山东的港口多,还是北方最大的港口群,高速公路密度更是全国第一。

为啥山东盛产“巨人级”物产?看气候、科技与文化联动

他们建的冷链物流体系,能让本地蔬菜48小时内送到全国90%的城市,还能通过海运送到日韩、东南亚。

有了这便利,“巨型”物产才能卖得远、卖得好。

而且市场也认“大”的东西,咱买水果的时候,是不是也会下意识觉得,个头大的长得更足、养分吸收更多,吃着更甜?

走亲访友的时候,拿上一斤一个的大苹果、三斤一个的大梨,看着就有面子。

为啥山东盛产“巨人级”物产?看气候、科技与文化联动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耕地不算多但人口密,“巨型”物产单位面积产量更高,也能帮农民多赚点钱,这么一看,物产往“大”了长也顺理成章。

物产“大”不算完,山东人的饭碗和宴席更讲究“分量”

山东物产“大”,连带着饮食也透着“实在”,外地人去山东吃饭,大多会被菜量惊着。

比如全鱼宴,用的是十来斤一条的东平湖大鱼,蓬莱的鲅鱼水饺,标准长度是16公分,比一般人的手掌还大,青岛王哥庄的花样馒头,最大的能有60斤,过年过节的时候,这大馒头还常被当成礼俗用品。

为啥山东盛产“巨人级”物产?看气候、科技与文化联动

餐具也跟着“大”,山东有种叫“海碗”的特色碗,容积是普通碗的2到3倍,最大的直径能有7寸,差不多23.3厘米。

鲁西北办宴席,比如“海二八宴”,30多道菜全用海碗装,这宴席常用来祝寿、订婚,看着就热闹,也透着主人家的诚意。

搞不清为啥南方菜都小巧玲珑,山东这16公分的水饺,吃两个就半饱。

后来才想明白,这跟南北过去的生活习惯有关。

为啥山东盛产“巨人级”物产?看气候、科技与文化联动

南方水运发达,商业文化浓,餐饮多服务商人,菜做得精致,小份菜能多尝几道,口味也清淡,能吃出食材本味。

可北方不一样,过去冬天冷,新鲜蔬菜少,大颗白菜、整扇猪肉、成筐土豆更耐存。

“巨型”面食水分少,也放得住,这都是为了适应气候的法子。

山东是孔孟之乡,待客有讲究,“宁可剩,不可缺”是老规矩。

为啥山东盛产“巨人级”物产?看气候、科技与文化联动

菜量必须远超实际需要,不然客人要是说“没吃饱”,主人家会觉得丢面子。

很显然,山东人对“大”的偏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背后全是老辈传下来的讲究,也藏着农耕文化的影子,过去粮食金贵,满仓满囤就是富裕的象征,大馒头、大包子不光是食物,更是对丰收的向往。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求大”的习惯,到了现在也有麻烦。

为啥山东盛产“巨人级”物产?看气候、科技与文化联动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出过报告,2021年山东是食源性疾病暴发最多的省份。

为啥?跟山东人爱一次性做很多菜、存剩菜的习惯有关系。

比如发芽的土豆、放了一周的豆角、冻了一年的大虾,这些东西吃了容易出问题。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过去总觉得“多做些存着”方便,没想到还会有健康风险。

为啥山东盛产“巨人级”物产?看气候、科技与文化联动

好在现在山东也在变,开始推“光盘行动”,餐饮企业也出了小份菜。

农业上也不只追求“大”了,更看重“精品”。

比如2024年山东的“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多了不少,既保口感也保健康。

其实山东物产“巨大化”,从来不是单一原因。

为啥山东盛产“巨人级”物产?看气候、科技与文化联动

科技让物产能“长”大,地理和交通帮物产“走”远,文化让“大”成了一种习惯。

现在从“求大”转向“求优”,也是顺应健康生活的需求。

毫无疑问,这种转变挺实在的,既没丢了山东的特色,也更符合现在人的生活方式。

未来要是能把“大”的特色和“优”的品质结合好,山东物产说不定还能有更多新故事。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